从“崩溃边缘”到重获安宁——一位神经衰弱患者的郑州康复实录
“我感觉自己像一根快要绷断的弦。”35岁的郑州教师周婷(化名)回忆起那段日子,仍心有余悸。
连续两年,她被一种无形的疲惫吞噬:白天头脑昏沉、注意力涣散,讲课时常忘词;晚上却辗转反侧,明明累到极致,大脑却异常清醒。她试过喝安神茶、做冥想、休假放松,可症状丝毫未减。记忆力下降、情绪易怒、对声音极度敏感,连学生翻书的声音都让她心烦意乱。
“是不是我太娇气了?”“别人都能扛,为什么我就不行?”自责与焦虑不断加剧她的痛苦。她开始害怕上班,害怕社交,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能继续教书。
这不是“累过了头”,也不是“心理素质差”,而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身心疾病——神经衰弱(Neurasthenia)。它是一种以脑力和体力易疲劳为核心,伴随情绪、睡眠、认知等多系统功能紊乱的慢性功能性疾病。
神经衰弱并非现代医学的“过时诊断”,而是对长期压力下大脑功能失调的真实描述。其危害远超想象: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患者因症状“查不出病”而被误解为“装病”或“想太多”,延误了有效干预,导致病情迁延不愈。
维度 | 治疗前状态 | 治疗后状态 |
---|---|---|
疲劳程度 | 脑力体力双耗,工作2小时即感极度疲惫 | 持续工作4小时无明显疲劳,精力回升 |
睡眠质量 | 入睡需1.5小时以上,夜间惊醒2-3次,总睡眠不足5小时 | 入睡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连续睡眠达6.5小时 |
认知功能 | 记忆力差,讲课常忘词,注意力分散 | 能流畅备课授课,专注力显著提升 |
情绪状态 | 焦虑易怒,对声音敏感,常因小事情绪波动 | 情绪平稳,能主动调节压力反应 |
日常功能 | 工作效率低下,需频繁请假 | 恢复正常教学任务,获学生好评 |
在经历多次体检无果后,周婷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这里的医生没有简单归因为“压力大”,而是通过自主神经功能检测、脑电生物反馈分析与中医四诊合参,全面评估她的神经功能状态与体质特征。
“医生说,我的大脑长期处于‘高耗能、低恢复’状态,就像一台24小时运转却无法充电的机器。这不是‘心理问题’,而是神经功能紊乱。”周婷第一次感到被理解,“原来我不是‘矫情’,而是真的‘生病了’。”
那一刻,她的眼泪夺眶而出——那是被看见、被承认的释放。
根据评估结果,医疗团队为周婷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的个性化方案:
整个过程注重根本调理,避免单一依赖安眠药或抗焦虑药物,真正实现“调神经、稳情绪、复功能”。
经过三个月系统治疗,周婷的变化令人欣喜:
她说:“我现在依然会忙,但我学会了和压力共处。我不再是那个随时会崩溃的人了。”
面对复杂的神经功能紊乱问题,单一手段往往治标不治本。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始终坚持“辨证施治、身心同调、全程管理”的理念,在神经衰弱诊疗中形成独特优势:
✅ 精准评估体系:融合现代功能检测与中医体质辨识,全面把握神经功能状态;
✅ 中西医协同优势:发挥中医药调理根本、改善体质的作用,减少药物依赖;
✅ 个性化干预方案:拒绝“千人一方”,根据疲劳类型、体质特征定制调理路径;
✅ 身心同步干预:兼顾神经功能调节与心理支持,打破“越焦虑越衰弱”的恶性循环;
✅ 长期跟踪机制:提供随访指导,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复发。
如果你也正经历: ✔️ 长期脑力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 夜间难入睡、多梦易醒、醒后无精神
✔️ 情绪烦躁、易怒、对刺激过度敏感
✔️ 身体不适但检查无明确病因
请记住:你不是“太累”,也不是“想太多”,而是你的神经系统在发出求救信号。
神经衰弱不是终点,而是需要科学调理的起点。早一天正确干预,就能少走一年弯路。
改变,从一次真诚的面对开始。
愿每一个被疲惫困住的灵魂,都能在郑州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