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迷失自我”到重拾生活——一位精神障碍患者的郑州中医康复纪实
引言:当现实与幻觉的边界开始模糊
“我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31岁的赵女士,曾是郑州一所学校的音乐教师,性格温和,热爱生活。但从两年前开始,她逐渐变得敏感多疑——总觉得同事在背后议论她,手机被监听,甚至认为家人在食物中下药。
起初家人以为她“压力大”,但情况愈发严重。她开始闭门不出,整日拉紧窗帘,反复检查门窗,夜间因“有人在窗外监视”而惊醒。一次情绪崩溃后,她在医院被确诊为精神障碍(偏执型)。
医生解释,这是一种影响思维、情感与行为的复杂神经系统问题,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社会功能严重退化、自知力丧失、生活无法自理,甚至出现冲动或自伤风险。长期患病还可能伴随睡眠障碍、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躯体问题。
“我意识到自己‘不正常’,但无法控制那些念头。”赵女士回忆,“我害怕极了,又无法向任何人解释。家人不理解,朋友疏远,我感觉自己被整个世界抛弃了。”恐惧、孤独、无助,成了她每日的常态。
对比维度 | 治疗前状态(持续2年) | 治疗后状态(8个月后) |
---|---|---|
思维状态 | 多疑、妄想(被监视、被陷害),逻辑混乱 | 妄想消失,思维清晰,能理性分析问题 |
情绪表现 | 紧张、恐惧、易激惹,常无故哭泣 | 情绪平稳,焦虑感显著减轻,笑容重现 |
日常行为 | 社交退缩,生活懒散,个人卫生差 | 能主动整理房间,参与家务,恢复音乐爱好 |
睡眠质量 | 失眠、多梦、易惊醒,依赖药物 | 入睡顺利,睡眠连续,自然醒后精神良好 |
社会功能 | 无法工作,回避人际接触,依赖家人照顾 | 能与家人正常交流,计划重返社区活动 |
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期间,赵女士虽症状有所控制,但出现嗜睡、体重增加、动作迟缓、情绪呆滞等副作用,生活质量并未真正提升。家人担心长期用药影响身体,却又不敢停药,陷入两难。
一次家属交流会上,赵女士的母亲了解到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在精神障碍的中医综合干预方面有系统经验。她得知,中医将此类问题归为“癫证”“狂证”“痰迷心窍”范畴,认为其根源在于脏腑失调、痰火扰心、气血瘀阻,通过化痰开窍、疏肝理气、养心安神,可调节脑神功能,改善症状。
“原来孩子的‘异常’,可能是身体失衡的表现。”赵母说,“我们决定试试中医,希望能减少药物依赖,让孩子活得更有质量。”
经中医四诊与精神评估,赵女士被辨为“痰火扰心、肝郁气滞型精神障碍”。治疗采用“中西协同、减药增效”策略:
全程注重“调神、调气、调形”三位一体,帮助患者重建内在平衡。
“现在我能分辨哪些是真实的想法,哪些是‘病’带来的。”赵女士说,“我不再害怕夜晚,也开始期待明天。”
优势维度 | 具体体现 |
---|---|
整体调理 | 不仅缓解症状,更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基础,提升康复潜力 |
辨证施治 | 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评估,精准分型,制定个性化方案 |
减药增效 | 中医干预辅助西药减量,降低长期用药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
安全温和 | 以中药、针灸等自然疗法为主,副作用轻微,适合长期调理 |
功能重建 | 注重生活能力、社会功能恢复,帮助患者逐步回归家庭与社会 |
如果你或家人正在经历:
请相信,精神障碍不是终点,而是一段需要专业支持的康复旅程。中医讲究“形神合一,心身共养”,通过系统调理,帮助患者稳定症状、减少依赖、重建生活。
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专注精神障碍的中医康复,以传统智慧与现代理念结合,为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专业、安全、有温度的康复支持。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理解、被支持、被温柔以待。